咸市社科文〔2022〕11号
关于公布2022年咸宁思想库课题立项的
通知
各有关单位:
经专家组评审,并上报市政府领导同意,决定立项2022年咸宁思想库课题30项、指导性课题71项,总计立项课题101项,现予以公布(具体名单见附件)。
一、结项时间及要求
所有课题必须在2022年10月30日前完成结项,逾期未完成的一律撤题。结项时请递交以下材料:①《咸宁思想库课题结项表》1份(封面加盖承担单位公章);②结项研究报告和决策咨询建议稿 (字数控制在5000字以内) 各1份;③结项研究报告和决策咨询建议稿查重证明,查重率不超过20%;并将电子版发至邮箱:1484605534@qq.com。结项材料必须符合《咸宁思想库课题结项报告格式规范》的要求(格式规范及模板请登录咸宁社科平台(www.xnskpt.com)“下载专区”下载)。
二、结项评审办法
对所有结项成果,市社科联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对于优秀研究报告,市社科联将在《咸宁社科智库研究报告》或《咸宁日报》上予以刊发。凡课题结项评审前需要对外公开发表、正式出版或内部刊发的项目成果,必须报经市社科联同意,违者一律不予结项。对评审不合格的课题项目,不予结项。
三、课题资助办法
根据结项评审质量等次,咸宁思想库每项课题给予5000~15000元的资助;指导性课题无资助。资助经费在课题结项评审后一次性拨付。
四、有关事项
请各课题承担单位在接到本通知后,及时通知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并加强对课题研究的指导和督办。若有未明事宜,请与市社科联联系。地址:市政务服务中心520室,联系人:陈晶,联系电话:8126390。
附:《2022年咸宁思想库课题立项名单》
咸宁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湖北省社科院咸宁分院
2022年5月27日
2022年咸宁思想库课题立项名单 | ||||
序号 | 单位 | 课题名称 | 负责人 | 备注 |
1 | 武昌首义学院 嘉鱼校区 | 特色产业驱动咸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 | 焦雨生 | |
2 | 咸宁市委组织部 | 党建引领村湾治理的对策研究 | 镇铁桥 | |
3 | 湖北科技学院 | “四新经济”视角下咸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 王 娜 | |
4 | 湖北科技学院 | 咸宁文化遗址保护利用的对策研究 | 高 丽 | |
5 | 咸宁市委党校 | 以“中国桂花城”城市IP撬动咸宁文旅新势能----全域建设中国中国桂花城视域下打造咸宁城市IP的对策研究 | 刘聿轩 | |
6 |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 构建1+N桂花产业体系助推中国桂花城建设 | 石海林 | |
7 | 咸宁市委党校 | 咸宁市主城区对市域的示范带动作用研究 | 胡昌文 | |
8 | 咸宁市政府研究室 | 关于加快光谷科创大走廊咸宁功能区建设的研究 | 滕善洋 | |
9 | 咸宁市委政研室 | 降低咸宁物流成本的对策研究 | 杨 文 | |
10 | 湖北科技学院 | 激发女性科技人才创新活力,推进科技强市建设 | 周燕红 | |
11 | 湖北科技学院 | 做大做强咸宁食品饮料产业集群化和特色化的对策研究 | 赖建东 | |
12 | 湖北科技学院 | 咸宁市农村耕地撂荒现状与对策研究 | 张 敏 | |
13 | 湖北科技学院 | 围绕咸宁重点产业精准开展“链式招商”的对策研究 | 杨 荣 | |
14 | 湖北科技学院 | “互联网+”时代咸宁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的路径及对策研究 | 李友红 | |
15 |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咸宁市农村垃圾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 胡丽丹 | |
16 | 咸宁市财政局 |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研究 | 毛湘宁 | |
17 |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 乡村振兴视域下咸宁市农村养老的模式选择-----基于咸宁市“四种模式”的比较研究 | 高 鹏 | |
18 | 湖北科技学院 | 打造咸宁清廉文化“一地一品”品牌的对策研究 | 罗皓星 | |
19 | 咸宁市委党校 | “小窗口”展示城市发展“大风采”——做精做优“桂香咸宁”展示窗口的对策研究 | 张 典 | |
20 | 湖北省向阳湖文化研究会 | 加快推进向阳湖中国文创聚集建设的对策研究 | 李城外 | |
21 | 咸宁市中心医院 | 大健康背景下咸宁市打造“咸药四名”工程的策略研究 | 欧阳丽红 | |
22 | 咸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推广鄂南民居建筑风格的对策研究 | 江振辉 | |
23 | 咸宁市委党校 | 比较视角下咸宁产业结构的历史演进与现实选择 | 卢曰才 | |
24 | 咸宁市创文办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 刘志华 | |
25 | 咸宁市委党校 | 咸宁打造区域特色消费节点城市的对策研究 | 马 倩 | |
26 | 咸宁市委党校 | 优化中心城区地下停车资源利用的对策研究 | 章凤香 | |
27 |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咸宁房地产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研究 | 宋世坤 | |
28 | 湖北健康职业学院 | 打造“自在驾行 畅游咸宁”生态旅游产品的对策研究 | 陶 成 | |
29 | 咸宁市税务局 | 促进咸宁“两港”建设的税收支持和效应分析 | 李启兵 | |
30 |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 完善领导干部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制度的对策研究 | 邢圣煜 |
2022年咸宁思想库指导性课题立项名单 | ||||
序号 | 单位 | 课题名称 | 负责人 | 备注 |
1 | 湖北科技学院 | 党建引领乡村有效治理的咸宁路径探索 | 吴乐盈 | |
2 | 湖北科技学院 | 做大做强咸宁桂花产业的对策研究 | 余后强 | |
3 | 湖北科技学院 | 新时期咸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 | 周海针 | |
4 | 咸宁市委党校 | 党建引领村湾治理的理论逻辑、行动逻辑和实践路径 | 董 芳 | |
5 |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 党建引领村湾治理的对策研究 | 雷 鹏 | |
6 | 湖北科技学院 | “双碳”目标下咸宁物流成本控制路径与对策研究 | 陈 芳 | |
7 | 湖北科技学院 | “药食同源”话桂花——积极开发桂花类保健食品,做大做强咸宁桂花产业 | 陈舒丽 | |
8 |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 推动咸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 | 吴 涛 | |
9 | 湖北科技学院 咸宁市住建局 | 咸宁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利用 | 佘 娟 张 莹 | |
10 | 咸宁市委党校 | 咸宁重点产业“链式招商”的对策研究——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 | 邱春莲 | |
11 | 咸宁市委党校 | 乡村振兴背景下咸宁农村垃圾治理现状及对策探究——以嘉鱼县潘家湾镇为例 | 聂金凯 | |
12 | 湖北科技学院 | 咸宁市耕地抛荒问题及对策研究 | 袁 艳 | |
13 |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 咸宁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的路径及对策研究—以萝卜公社生态农业模式为例 | 袁 炜 | |
14 |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 咸宁市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策略研究 | 曾 方 | |
15 |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 咸宁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的路径及对策研究——以赤壁市羊楼洞镇为例 | 张 云 | |
16 | 咸宁市委党校 | 乡村振兴背景下咸宁党建引领促进乡村治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曾 晶 | |
17 | 湖北科技学院 | 构建知识产权组合助推咸宁饮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 李梦茜 | |
18 | 湖北科技学院 | 荆楚文化传承下的鄂南乡村民居风貌提升策略研究 | 汪艳荣 | |
19 | 咸宁市直属机关幼儿园 | 咸宁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幼儿教育的路径与策略 | 陈 华 | |
20 | 咸宁市委党校 | 关于建设内陆开放型城市的可行性研究 | 臧贺松 | |
21 | 咸安区委党校 | 咸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 胡明霞 | |
22 | 湖北科技学院 | 咸宁市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的路径及对策研究——以通山县为例 | 董继兵 | |
23 |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 深度融入武汉城市圈,推动咸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 | 杨博伟 | |
24 | 湖北科技学院 | 大健康产业背景下咸宁市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 张 侠 | |
25 |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以咸宁市为例 | 谭小莉 | |
26 | 湖北科技学院 | 打造咸宁清廉文化“一地一品”品牌的对策研究 | 刘 武 | |
27 |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 咸宁竹文化在职业教育中的传承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 | 胡苏瑶 | |
28 | 湖北健康职业学院 | 疫情背景下咸宁市农村耕地抛荒对策研究——以咸安区为例 | 杜 坤 | |
29 |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 乡村振兴背景下咸宁市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 饶坤罗 | |
30 | 湖北科技学院 | 咸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 邓志文 | |
31 | 湖北科技学院 | 非遗视域下咸宁乡村体育旅游提档升级路径及对策研究 | 肖菊香 | |
32 |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 咸宁古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 胡晓锋 | |
33 |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服务企业“走出去”路径探究 | 严亚芳 | |
34 | 湖北科技学院 | 咸宁公园城市建设的目标体系研究 | 陈 敏 | |
35 | 湖北健康职业学院 | 咸宁市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机理及路径研究 | 梁海军 | |
36 | 湖北科技学院 | 做大做强桂花产业的对策研究 | 吴 敏 | |
37 |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 做大做强桂花文化产业的对策研究——以桂月文化产业公园项目建设为例 | 雷应逸 | |
38 | 崇阳县委党校 | 咸宁文化遗址保护利用的对策研究——以寿昌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的保护利用为例 | 龚 鹏 | |
39 | 咸宁市心理学会 |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咸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研究 | 舒文婷 | |
40 |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 咸宁建设区域特色消费中心的路径研究 | 王培恒 | |
41 |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 咸宁打造区域特色消费节点城市的对策研究 | 邵 婷 | |
42 | 湖北健康职业学院 | 打造“自在驾行 畅游咸宁”生态旅游产品的对策研究 | 陶 成 | |
43 | 湖北科技学院 | 后疫情时代咸宁科技文化融合对策研究 | 吴小梅 | |
44 |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 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咸宁“四新经济”发展的研究——以政校企共建赤壁维达力产业学院为例 | 谢 承 | |
45 |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 乡村振兴背景下咸宁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的发展路径研究 | 魏 辉 | |
46 | 咸宁市委党校 |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激活通城古瑶文化的路径探析 | 王远远 | |
47 |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 乡村振兴视域下儒家“中和”美学在咸宁市村湾建设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刘 军 | |
48 | 咸宁市中医医院 | 创建咸宁中药品牌的对策研究 | 王定发 | |
49 |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 职业教育服务咸宁“三本”机制的人才支撑研究 | 柳明珠 | |
50 | 钱瑛革命生涯和品格风范研究院 | “党建+家风”焕发乡村文明助力村湾治理 | 龚斌安 | |
51 |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 桂花元素在咸宁品牌文化推广中的应用研究 | 王素琴 | |
52 |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 以高质量服务供给引领咸宁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 邓 芳 | |
53 | 湖北科技学院 | 推广鄂南民居建筑风格的对策研究——以抖音平台的民居文化传播为例 | 韩吉星 | |
54 | 湖北科技学院 | 助力湖北省“323”攻坚行动,提升咸宁市居民心理健康素养质性研究 | 付国臣 | |
55 | 咸宁市委党校 | 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对策研究 | 吴 英 | |
56 | 咸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 | 对小区自治模式的探索研究 | 余 晶 | |
57 | 湖北健康职业学院 | 基于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王槐堂 | |
58 |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 咸宁市农村耕地抛荒问题的原因及对策研究-------基于AGIL结构功能理论视域下 | 张梦玲 | |
59 |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 四新经济态势下咸宁休闲体育和健康养老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 熊远琴 | |
60 | 咸宁市公共关系协会 | 咸宁市区引领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 | 占 柳 | |
61 | 咸宁市法学会 | 咸宁县域经济差异及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 李 青 | |
62 |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 国家园林城市建设视角下的咸宁文化遗址保护利用的对策研究 | 吴 昊 | |
63 |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 围绕咸宁重点产业精准开展“链式招商”的对策研究 | 陈 颖 | |
64 |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 乡村振兴背景下咸宁文化遗产在区域品牌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 黄佳妮 | |
65 | 湖北科技学院 | 利用辐射加工技术做大咸宁特色农副产品的对策研究 | 曾正魁 | |
66 | 崇阳县委党校 | “积分制”赋能社区治理探究 | 徐斯伊白 | |
67 |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 乡村文化视角下的咸宁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的路径及对策研究 | 霍 瑞 | |
68 | 湖北科技学院 | 咸宁中医药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 丁利琼 | |
69 | 鄂南红色文化研究基地 | 构建咸宁市域“文化研学·实践育人”共同体研究 | 胡 顺 | |
70 | 咸宁市麻塘中医医院 | 创建咸宁中医药品牌的对策研究 | 镇兰芳 | |
71 | 湖北健康职业学院 |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校封闭式管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就业的影响 | 曹 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