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社科名录·陈德辉
陈德辉,男,1952年12月出生,1970年参加工作,大专学历,中共党员,曾任崇阳县统计局局长、崇阳县计委主任、崇阳县政协副主席,正县级干部,经济师,现担任崇阳县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会会长。曾多次受到省、市、县表彰,1982年被省统计局授予全省统计系统先进工作者,1996年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先进计划工作者。
从事计划工作13年期间,在全省县级首创实行计委委员制,其“改革计划管理体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一文,荣获省计委科技进步三等奖,被收录《全国地方计划工作》一书。主持研制的“县级宏观管理系统”电子信息库,通过省级专家评审,被认定为达到省内同类软件先进水平,荣获省计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出版《开发之路》一书,时任县委书记王贤玖作序,省计委副主任黄国安为该书题写书名。
从事政协工作13年期间,共撰写各类调研报告、论文40余篇,50余万字。所撰写的“增强参政能力,提高议政水平”一文,被咸宁日报登载,收录《中国科技精典文库》获优秀论文;所撰写的“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探索”一文,收录全国政协编写的《把人民政协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一书;所撰写的“人民政协工作方法论探寻”一文,入选湖北省政协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并入选全国政协编印的《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一书;所撰写的“预防权力承租”一文,荣获咸宁市纪委优秀论文三等奖。主持编制“崇阳县十二五发展规划”,所提出的县域“三大区域,四大主体功能区”发展定位,在全省县级首创,湖北日报曾专门报道。
改“非”及退休后,主要从事县域经济社会研究工作,主持编制了“幕阜山片区崇阳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省社科院专家对《规划》评审后认为:规划应用新政策、新理论、新方法,全面论述了崇阳县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困难,系统规划了崇阳县未来10年的发展路径。对崇阳县今后的发展模式、功能分区、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科学合理评价和规划设计,具有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四区二中心”的发展定位具有创新性、可行性、前瞻性,对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出版了《跨越之路》、《市级崇阳发展战略研讨文集》、《崇阳县城镇化理论与实践研讨文集》三本书,供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阅读参考。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开展了26个方面,近80万字的专题调研,在探索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走出一条具有崇阳特色的崛起之路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形成了一些重要战略思路,受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并进入决策层面。如,在战略研究方面,提出了实施市级崇阳发展战略的“一元六层次”战略构架和建设“五个崇阳”及明珠城市的战略目标,被2013年初召开的县委扩大全会主题报告采纳;在城镇化方面,提出了建设江南“天府之城”城镇群,建构“一城一圈二带”新型城镇化格局,以及现代立体交通体系、现代生态水网体系、城市垃圾一体化治理体系,推进城乡一体化,形成县域半小时城镇生活圈,实现世纪“城市梦”的战略目标,特别是通过调研,提出建设19个村级小微城镇,推进农民就地城镇化的战略构想,为构建县域城镇化新形态,提出了新思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门召开研讨会进行论证和决策;在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方面,提出了坚定不移走以新型城镇化为引擎,城—工—农协调发展的道路,并作为县域经济体崛起的主导规律。提出了“全域规划一河两岸,奋力打造天府新区”,构建县域“四化”同步发展动力区、核心增长极的战略思路;在绿色崛起和产业建设方面,提出的“四区一谷”,即建设“武汉城市圈生态屏障功能区、长江中游绿色生态示范区、全省山区绿色城镇崛起先行区、幕阜山区区域绿色合作与改革创新活力区”,打造“中国绿谷”的发展定位,以及提出的实施“11231”产业建设工程,即“打造中国钒谷,中国生物医药卫材之都,国家层面农林产品生产与加工区、华中地区乃至全国独具特色的大众化文化生态旅游名区,华中地区重要机电产业基地、湘鄂赣边区重要建材化工产业基地、湖北重要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幕阜山区商贸物流枢纽中心”的产业发展思路,被县委在2015年初召开的重要会议出台的文件所采纳;在发展旅游方面,提出“一心一区二廊”,即建设“小三角”先行区旅游集散中心,构建“北部生态旅游核心区,中部旅游农业走廊、南部森林生态湿地循环旅游走廊”的战略构想,被县委关于加快绿色崛起的决定所采用。在发挥优势方面,总结和提出了崇阳“得天独厚、得绿独秀、得中独优、得文独胜、得勤独俭”的重要论点,被县委、县政府出台的有关文件吸纳;在生态建设方面,提出了大力发展生态生产力,拓展“生态—经济”國际空间,构建生态集成“四大”体系、“十二大”系统的理念,为实施“绿满崇阳”行动计划提供了决策依据;在发展现代文化方面,总结和提炼出弘扬崇阳地方“精神文化、创业文化、开放文化、创新文化、诚信文化、法治文化”的内涵,提出“凝铸战略实施力量,构建发展统一战线”的观点,对“崇阳精神”进行了定位,即“坚韧不拔、重文秉信、崇尚实干、奋力争先”。在深化改革方面,提出了完善与市级崇阳发展战略实施相适应的“大部门制、大区域制、大城制、大乡村制、大融资制、大复合领导体制”为重点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为深入认识崇阳、研究崇阳、发展崇阳、振兴崇阳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