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咸宁市社科联年鉴(2014年)

来源:咸宁社科联 时间:2016-03-03 稿件上传:Administrator

  【概况】 2014年,市社科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立足实际,履职尽责,开拓进取,务实创新,积极开展社科研究、学术研讨和社科普及等各项工作,较好地发挥了“思想库”、“智囊团”作用。全市社科工作获得省社科联、省社科院高度评价,在年度省内综合考核中名列前茅。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对标学习活动扎实推进,党建工作水平稳步提高。按照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安排,认真完成了学习教育、征求意见,查摆问题、批评帮助和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环节的各项教育任务。通过教育实践活动,较好地解决了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经受了一次严格的党性锻炼和洗礼,受到了一次党的宗旨意识的再教育,达到了思想上有明显提高,政治上有明显进步,修养上有明显加强,作风上有明显改变,工作上有明显改进的效果。同时,开展了对标学习活动,以近学香城都市报、远学襄阳市社科联作为对标活动的具体实施内容,学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学规范工作流程和创一流工作业绩的做法,做到了学有目标,学有对象,学有内容,进一步推进了社科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课题研究工作数量与质量并举,实现新突破。“咸宁思想库”市级课题共立项77项,其中市级课题(重点资助项目)13项,市级课题(资助项目)64项。《咸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可行性及路径研究》、《咸宁市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研究》等10项课题获批2014年全省“基层社科研究资助”项目。市委书记任振鹤,市长丁小强,市委副书记陈树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晖,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济民对研究成果作出重要批示。市委书记任振鹤在全市两次会议上,肯定了社科联咸宁思想库建设和理论研究工作。2014年荣获省社科联年度“基层社科研究优秀课题组织奖”。

  应用对策研究有序开展,咸宁新型智库建设成效明显。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习总书记关于智库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进咸宁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进一步完善建立了“社科三库”,即全市社科研究平台——“咸宁思想库”、全市社科人才平台——“咸宁市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库”、全市社科成果数据平台—-咸宁社科成果数据信息库,奋力推进研究内容创新、成果转化创新、研究机制创新,全市社科改革工作初见成效,咸宁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初具规模。《研究报告》作为应用性对策研究咨政专刊,受到我市各级党政部门的广泛关注。《学习生活》更加注重突出社科特点,注重发挥社科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信息传递的作用。“咸宁社科平台”网站实时向社会报道社科界最新动态,不断推进社科工作信息化。

  社科普及活动“点”、“面”结合,品牌效应明显。一方面,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抓好基础理论宣讲。积极参与全市集中组织的宣讲活动;配合市委宣传部,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等主题,组织社科界专家学者深入到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和农村开展理论宣讲和辅导80余场(次)。另一方面,以社科普及周和乡镇行“四送”活动为重点,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社科普及活动,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举办了五大系列三十余项内容的科普周活动。组织筹划了第三届社科普及乡镇行“送良策、送知识、送健康、送欢乐”活动,为基层群众送上了一台丰盛的文化大餐。2014年,市社科联荣获“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称号。

  学术交流和社科调研活动积极活跃,影响日益扩大。先后统筹联络中国社科院课题组,就“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到咸宁开展专题调研工作。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等课题组成员,通过现场调研、座谈等形式,提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等对策建议,助力咸宁实现绿色崛起。根据市委关于抓好绿色崛起系列主题调研的统一安排,承担了“倡导绿色生活”主题调研工作。为完成好调研工作,聘请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为调研顾问,并先后三次组织市内社科专家进行座谈研讨,深入到相关单位进行实地调研,形成了《关于“绿色生活”调研情况的报告》,提出了绿色生活方面的建议30余条。

  优秀社科成果不断涌现,社科建设呈现新面貌。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工作经过初评、复评、学科组综合评定、终审和拟奖公示,于10月下旬圆满结束。共评出获奖作品23项,其中一等奖1项、特别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2项、荣誉奖1项。全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中,我市共有三项著作类、一项论文类获奖,成为我市哲学社会科学界在省社科优秀成果评选中获得奖项最多的一次。

  学会管理工作日益规范,水平不断提升。按照社团管理最新文件精神,认真做好相关社团清理以及指导工作,确保社科类团体的健康发展。市中心医院思政会、市计划生育协会、市法官协会、市金融学会被省社科联授予“2012-2013年度市州优秀社团”。

  【课题研究获得市领导高度重视和肯定】 市委书记任振鹤先后对2014年第6期《铁军精神与省级战略咸宁实施》、《领导参阅·市州版》2014年第2期《基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咸宁工业结构调整与定位》作出了重要批示;市长丁小强对2014年第29期《体验经济视觉下西安旅游营销模式创新研究》做出重要批示;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济民就《研究报告》2014年第14期《关于加强咸宁市非法运营“黑车”治理的建议》作出批示。5月4日,市委副书记、市长丁小强到市社科联调研,充分肯定了《研究报告》专刊的思想性、实用性以及对市委、市政府的参考作用,鼓励全体干部职工加倍努力,继续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助力“省级战略咸宁实施”,为繁荣咸宁社科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科研成果转化】 社科联主席王建华《温泉文化理念——“澡雪精神”》课题,得到市长丁小强和副市长镇方松、曾国平的批示肯定,并批转旅游新城、旅游局和园林局研究应用。6月份,“澡雪精神”石刻设立于潜山脚下、温泉河畔咸宁旅游集散中心附近。这是我市首块温泉文化理念标识,也是我市社科研究转化应用的一项突破性成果。7月,《温泉文化理念——“澡雪精神”》获湖北省社科院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

  【咸宁市第四届社科成果评奖】 咸宁市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011—2012年)评奖工作于3月启动,共收到县(市、区)、市直机关、大专院校、市直各学会、协会、研究会等单位申报成果43项。全部申报成果按学科分为经济组、文史组和综合组三个小组进行评审。整个评审工作10月下旬圆满结束,经过初评、复评、学科组综合评定、终审和拟奖公示,共评出获奖作品23项,其中一等奖1项、特别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2项、荣誉奖1项。

  【“大对标”活动】 3月和6月,党组书记、主席王建华带领市社科联全体机关干部,分别赴香城都市报和襄阳市社科联学习取经。通过现场看、仔细听,使全体干部职工深受教育,纷纷表示要以他们为榜样,认真学习其艰苦创业精神、爱岗敬业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富有成效的管理经验,积极推进我市社会科学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进一步推进我市社科工作上水平、出亮点、进位次。

  【主题调研】 7月18日至20日,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率调研组来咸,就“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课题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考察了南玻集团、市规划展览馆、咸宁核电、官桥八组、潘家湾核电码头、咸嘉临港新城等,并分别召开了市直和县市区座谈会,通过梳理、归纳咸宁调研所获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支持长江中游城市群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大力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助力咸宁实现绿色崛起。“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和中国社科院面向未来的战略性合作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将为国家关于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以及“十三五”规划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9月26日,市委举办第七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专家报告会,特邀潘家华所长作咸宁绿色崛起战略研究主题报告。

  【社科普及周和乡镇行“四送”活动】 10月16日至22日,举办了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科普周活动。活动期间举办系列展示、系列专题讲座、朗诵比赛及古典诗词辅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宣传调研、敬老爱老等5大系列30余项活动,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了普及社会科学知识,推进社会科学更好地贴近生活、服务群众、走向社会。11月6日,联合市委宣传部、省社科普及教育(咸宁)基地、通山县委宣传部等联合通山县大畈镇下杨村开展了第三届社科普及乡镇行“送良策、送知识、送健康、送欢乐”活动。整个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氛热烈,受到了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咸宁日报》、《香城都市报》、咸宁电视台、咸宁新闻网作了专题报道。

  【交响音画《香城泉都》首演】 在市委领导的鼓励支持下,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打造“香城泉都”品牌的激发感召下,党组书记、主席王建华创作了交响音画《香城泉都》。在咸宁市2015新年音乐会上,这部作品由湖北交响乐团成功首演,成为湖北省第一部城市交响乐。

  市社科联领导名单

  党组书记、主 席 王建华

  党组成员、副主席 刘志华 李忠军

  (刘朝霞)

咸宁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咸宁分院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715-8126390 邮箱地址:hbxnsk@126.com
技术支持: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 鄂ICP备16019635号

咸宁社科联官方微信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