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咸宁市社科联年鉴(2012年)

来源:咸宁社科联 时间:2016-03-03 稿件上传:Administrator

  [概况]2012年,市社科联、省社科院咸宁分院积极发挥职能优势,主动争取作为,创新社科工作思路,打造社科工作品牌,团结、指导、组织、协调社会科学工作者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各职能部门重点工作服务,较好地发挥了“思想库”、“智囊团”作用,咸宁社科工作在省社科联、省社科院获得高度评价,在市州位次跃居前列。

  1、紧扣学习主题,理论宣讲成效明显。紧紧围绕“迎接学习宣传十八大”这一主题,积极组织理论宣讲活动。一是深入做好下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积极配合市委宣传部,先后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十次党代会、市四次党代会和省委省政府咸宁现场办公会及市三级干部会议等为主题,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到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和农村开展理论宣讲辅导。王建华同志多次接受咸宁电视台、南鄂晚报采访,就绿色崛起、“中国香城”、“中三角”重要枢纽城市、鄂南强市等专题作宣传解读,撰写《品味“香城泉都”》等文章,探究“香城泉都”文化内涵,在《湖北社会科学报》发表,并深入到对口帮扶--通山县大畈镇下杨村,为全村党员干部作专题辅导报告。二是积极组织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宣传。十八召开期间,组织市属社科学会收听收看十八大开幕式盛况;十八大召开后,在全市社科界开展了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系列活动,11月23日组织召开了全市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座谈会,社科界十多名专家学者畅谈了学习体会;配合市委宣传部组织广大社科工作者开展宣讲备课,深入基层开展十八大精神宣讲辅导活动,在全市兴起了学习贯彻的新热潮。

  2、强化智库建设,社科研究成果丰硕。一是加强市级课题立项和研究。共立项市级重点课题2项、市级一般课题38项,全部是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各职能部门重点工作,大到“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咸宁发展战略”、“中国香城规划”,小到“温泉城区停车场布局研究”等,涉及面广、针对性强、重点突出。课题负责人有专家学者,也有市直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实现了数量与质量上的突破。其中“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中咸宁发展战略研究”课题,为咸宁率先融入“中三角”,建设鄂南强市、打造“香城泉都”和“中三角”重要枢纽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持。二是抓好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工作。本届(2009—2010年)共评选出优秀社科成果奖22项,其中特别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2项。严格按照《奖励办法》要求,严把评审标准和评审程序,突出应用性、对策性研究成果,保证了评奖的严肃性、科学性和针对性。

  3、创新工作思路,社科普及全国表彰。在6月初召开的全省社科普及经验交流会上,省社科联推广我市社科普及经验做法,对我市科普活动开展情况给予了“策划新、立意新、形式新、内容实、效果好”的高度评价。在8月上旬召开的省社科普及基地建设座谈会上,省社科联领导再一次肯定了我们的做法。在12月份召开的全国第十四次社科普及经验交流会上,湖北省社科普及(咸宁)基地受到表彰,并获“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称号,王建华同志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者”。

  4、加强制度建设,学会管理力度加大。着力建立社科学会考核、交流和会议三项制度,进一步推动了学会建设的规范化。一是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学会工作《量化管理考核办法》,每年开展一次考核评比。二是每年组织一次学会交流活动。活动主要包括开展调查研究、学术研讨、座谈讨论、外出考察等内容。三是每年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对前一年度的工作进行总结,对本年度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进一步发挥了联系沟通的桥梁作用。

  5、抓好基本建设,社科平台影响扩大。一是健全“社科三库”,完善社科基础平台。重点加强了“咸宁思想库”、“咸宁市哲学社会科学专家信息库”、“咸宁市社科成果数据信息库”三库建设。“咸宁思想库”将全市所有社科研究课题的立项、评审、结项及成果报告全部归并到其中,作为社科理论研究的基础平台和“项目库”,并与“湖北思想库”进行了对接;对“咸宁市哲学社会科学专家信息库”入库名单进行了增补,对入库的专家,在课题立项、评奖、经费资助等方面给予了倾斜;对“咸宁市社科成果数据信息库”数据进行了补充完善,建立了查询系统,供广大社科工作者查询使用。二是进一步加强载体建设,完善社科宣传平台。围绕加强《学习生活》的品牌建设、维护好《咸宁社科平台》网站、认真办好《研究报告》等,以反映社科工作动态、展示社科风貌为重点,切实推进全市社科宣传载体建设和信息工作。《学习生活》全力配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辟专栏,全年共出刊6期,赠阅范围扩大到县市区职能部门、乡镇和温泉城区社区、宾馆。《研究报告》以呈报领导参阅为重点,刊发专题研究成果37余期,分送市四大家领导、有关部门领导和研究人员,推进学术交流,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市四大家领导对《研究报告》有较好评价。

  7、开展“五项活动”,促进事业繁荣发展。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认真组织开展了“迎创”主题实践活动、“创先争优”活动、“治庸问责”、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和“三万”活动,把“五项”活动与社会科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加强党组织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强化与基层群众联系的同时,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在 “三万”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市社科联作为先进单位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

  [“建设鄂南经济强市论坛”新年首场报告会]2月16日,与市委宣传部联合承办了“建设鄂南经济强市论坛”新年首场报告会,集中就“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与咸宁发展机遇”这一专题,特邀省社科院宋亚平、陈文科、秦尊文三位专家解读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发展战略,为咸宁科学跨越和谐发展出招把脉,赢得了参加报告会的近千名咸宁党政干部的强烈共鸣。

  [建立五个社科研究基地] 结合咸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全市建立了咸宁绿色发展研究基地、咸宁市情研究基地、向阳湖文化研究基地、咸宁市金融改革与发展研究基地、咸宁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基地等五个市级研究基地。这些研究基地以研究咸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现实问题和学术领域前沿问题为核心,是市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势领域建设的重要平台,是我市智库建设的新生力量。

  [社科普及乡镇行“四送”活动] 5月9日,以湖北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咸宁)基地为依托,以社科团体为主要阵容,在开展经常性科普工作的同时,围绕“三农”探索科普长效机制,打造“进农村”科普平台,在咸安区高桥镇组织了“咸宁市社科普及乡镇行(四送)活动”(送良策、送知识、送健康、送欢乐)。活动现场举办了专题讲座、展览、咨询、图片展示、现场讲解和文艺演出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达到了宣传普及社会科学知识,服务农民群众,助推高桥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湖北日报》、《咸宁日报》、《南鄂晚报》先后报道了活动情况。

  [“湖北儒学与书院”学术研讨会] 5月25-27日,与武汉大学国学院联合举办“湖北儒学与书院”学术研讨会,来自省内外的40多位儒学研究专家参加了研讨交流。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湖北儒学的演进及儒家思想进行深入探讨,对全省书院的教育模式、办学特色以及治学精神对教育事业和学术发展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商讨,并针对咸宁市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和档次,彰显地方文脉,提升文化旅游品牌形象等方面,提出了营造书院园林、开展修学旅游、发展修身教育、延伸相关产业、塑造区域文化圣地等对策建议。

  [“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10月中旬,为配合全省开展的两年一次的“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联合湖北科技学院、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咸宁市委党校,组织一批社科学会和社会科学工作者,精心策划了全市社科普及周系列活动。10月12日,在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在延安精神激励下成长进步”主题讲座;10月17日,在湖北科技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崇尚人文精神、促进跨越发展”主题报告会;10月19日,在市委党校学术报告厅举行了“音乐艺术与人文素养”的主题报告会。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理论研讨会]11月1日,与市总工会联合召开咸宁市首届职工文化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理论研讨会。研讨会共征集论文41篇,经过专家组认真评审,共评出一等奖2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6篇,优秀奖10篇。这批论文材料翔实,论点突出,总体质量较高,具有一定的理论原创性,对推进我市企业文化建设有较强的指导性。

  市社科联领导名单

  主 席:王建华

  副主席:潘鸿敏 刘志华

  (王晓红)

咸宁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咸宁分院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715-8126390 邮箱地址:hbxnsk@126.com
技术支持: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 鄂ICP备16019635号

咸宁社科联官方微信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