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社科联年鉴(2009年)
【概况】理论武装工程扎实推进。一是理论宣传重点突出。围绕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省委九届六次、七次全会,以及市委三届七次全会和建设鄂南经济强市第二次座谈会精神,我们认真做好理论宣传工作。二是理论研究结合实际。年初我们专门下发征文通知,广泛发动社科工作者参与省社科联等单位举办的“ 2009湖北发展论坛”,紧密围绕“两圈一带”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最后推荐 6篇论文参选。其中,马世永的《武汉城市圈腐败风险防控体系研究》、龚炳南的《生态城市圈拒绝土壤污染》入选,并与会交流。龚炳南的论文还以《武汉城市圈土壤污染防治要先行先试》为题,刊发于湖北省委讲师团《学习月刊》第 6期。三是理论教育点面结合。市委三届七次全会和建设鄂南经济强市第二次座谈会召开后,社科联党组及时作了传达,认真组织学习《中共咸宁市委咸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建设鄂南经济强市的若干意见》和黄楚平、任振鹤的讲话,卢克清作了主题宣讲。卢克清、龚炳南还作为市委宣讲团成员,重点围绕 “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先后深入到 3个县和市直多个单位进行宣讲,受到一致好评。
首届社科成果评奖圆满结束。 咸宁市第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评奖工作,经过专家学者初评和复评、市评审委员会终审、为期一个月的公示,并经市政府批准,《咸宁发展战略研究》等 3项成果获一等奖,《中共咸宁党史》等 13项成果获二等奖,《社会主义新论》等 26项成果获三等奖,《贺胜桥镇耕地抛荒严重的原因及对策探讨》等 2项成果获特别奖。 9 月 17日 隆重召开颁奖大会。获奖作者,以及 来自各县市区和市直的有关部门、单位,共 120余人参加了大会。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周庆章,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树林,市人大副主任林永生,市政府副市长夏亚灵,市政协副主席胡毓军等领导出席了颁奖大会并为获奖者颁奖。
社科学会工作丰富多彩。 全市 60余家社科学会(协会、研究会),紧密围绕全面推进科学发展、建设鄂南经济强市的奋斗目标和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实际,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为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智力服务。市国家税收研究会、市监察学会、市机关党建学会、市供电公司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等一大批学会,以调研、考察、座谈等多种形式,促学会活动,增学会活力。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编印理论学习材料 20000余册,供广大干部学习参考。市会计学会积极主动做好《湖北财会通讯》咸宁记者站组建工作。
社科阵地建设克难奋进。 作为社科联会刊的《学习生活》,是全体社科工作者的重要阵地。一年来,刊物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加大理论学习、理论宣传和理论研究的力度,紧密围绕如何建设鄂南经济强市,加大经济建设的研究和宣传。由于办刊经费完全依靠自筹,办刊难度可想而知。但我们始终坚持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紧贴咸宁实际,为建设鄂南经济强市服务,为广大社科工作者服务,组织宣传了一批先进典型,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同时,继续办好简报《咸宁社科动态》,及时反映各学会的工作动态和典型经验,有效推进了学会工作的平衡发展。
服务中心工作奋发有为。 一是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提供理论支撑和理论服务。充分运用新闻媒体、讲坛等平台,宣传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思路、工作部署和重大举措,特别是大力宣传市委三届七次全会和建设鄂南经济强市第二次座谈会精神,积极营造建设鄂南经济强市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全身心投入咸宁首届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相关工作。遵照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意见,在市、县(市区)政府办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编辑出版了《咸宁饮食文化掠影——特色菜篇》一书,作为这次旅游节的赠书,受到来宾的一致好评。该书的整个编印过程分为收集资料、编辑校对、设计制作三个阶段,从市政府办发文(咸政办电 [2009]100号)到 10月底,不足一个半月。在时间仓促、资料收集难度大、图书质量要求高,尤其是在相关经费无从落实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坚持“按时、保质、保量”出书。同时,圆满完成了邀宾、迎宾等接待任务。 11月 5— 8日,对口接待了省社科联、省社科院、省委讲师团等单位的领导和来宾。三是完成市委交办的其他工作。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单位今年分别在通城县马港镇踏水村和咸安区官埠桥镇开展“千村共建、万户帮扶”活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克服人少事多、经费紧张等困难,多次上门了解实际情况,确定帮扶的重点和目标,千方百计办实事、办好事,已修建村级公路 12公里,改建村级组织活动中心 1座,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
机关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一步修改完善,使之更能体现工作和岗位特点,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二是注重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大家的综合素质。三是加强机关硬件建设,按照有关部门要求,添置了专用电脑、档案柜等。
【首届社科成果评奖圆满结束】 咸宁市第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评奖工作,经过专家学者初评和复评、市评审委员会终审、为期一个月的公示,并经市政府批准,《咸宁发展战略研究》等 3项成果获一等奖,《中共咸宁党史》等 13项成果获二等奖,《社会主义新论》等 26项成果获三等奖,《贺胜桥镇耕地抛荒严重的原因及对策探讨》等 2项成果获特别奖。 9 月 17日 隆重召开颁奖大会。获奖作者,以及 来自各县市区和市直的有关部门、单位,共 120余人参加了大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重点突出其中的两条。一是“坚持高标准,宁缺勿滥”。尽管参评作品的数量多,但仅设 42项等级奖。经过“初评、复评、终审” 3个环节的严格筛选,最终结果为一等奖 3项、二等奖 13项。二是“坚持应用性决策研究为重点”。对于地级市和县市区这个层次来说,应用性决策研究是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因此,在这次社科评奖中,对于应用性决策研究方面的作品,特别是研究咸宁市重大现实问题的理论成果,给予重点关注。这次被授予特别奖的两篇调研报告,曾先后得到省委书记蒋祝平、俞正声的批示,其中有些思路或建议先后在有关政策文件中得到体现。对于咸宁首届社科评奖的成功做法,《湖北社科报》先后两次予以报道。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建设鄂南经济强市”座谈会】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建设鄂南经济强市, 11月 20日,我们与市金融学会联合举办研讨会,就金融危机与区域经济发展、中小企业经营与发展、中小企业融资、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等问题开展研讨。会前, 33篇论文即编印成册。为使这次研讨的成果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举办者于 5月 18日向全市相关单位发出《关于征求研讨会参考选题的通知》。在广泛征求选题的基础上, 6月 5日正式发出征文通知,向全市印发参考选题。由于选题和论文均来自实际工作者,使研讨成果立足于破解难题、献计献策,受到市领导的充分肯定。会议结束后,由市人行将研讨会的主要观点浓缩为“综述”,刊于该行《参阅件》 2009年第 8期,随同论文集分送市“四大家”领导参考。
【向阳湖文化研究会升格为省级学会】 今年社科学会工作的最大亮点,是 2000年成立的咸宁市向阳湖文化研究会,升格为湖北省向阳湖文化研究会,于今年 6月 26日正式成立。该会跻身于省级学会行列,成为设在市州的少数几个省级学会之一。对此,中国文化报、新闻出版报、湖北日报、湖北社会科学报、湖北电台、湖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都作了报道。
【编辑出版《咸宁饮食文化掠影——特色菜篇》】遵照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意见,在市、县(市区)政府办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编辑出版了《咸宁饮食文化掠影——特色菜篇》一书,作为这次旅游节的赠书,受到来宾的一致好评。该书的整个编印过程分为收集资料、编辑校对、设计制作三个阶段,在时间仓促、资料收集难度大、图书质量要求高,尤其是在相关经费无从落实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坚持“按时、保质、保量”出书。
(王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