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专:《评头论足“十二泉”》
文/李专 市委、市政府为咸宁的“十二泉”征名,28个省市自治区的1000多名应征者提出了4000多条创意。在第三届温泉旅游节之际,“十二泉”征名揭晓。 我想以我的一孔之见给这“十二泉”的名称排个队。 我认为名字取得最好的当属“ 沸波泉”。我们经常说咸宁开发利用温泉的历史悠久,有的说始于唐有的说盛于宋,“沸波泉”名锁定并传承了这个悠久的历史。宋朝时潜山的“三台八景”有“温泉沸波”这一景,汉商温泉山庄的温泉旅游开发较早,所处位置也符合古景方位,当 此之名比较恰当而又十分幸运。就它目前开发的规模和档次来看只能说“比较恰当”,是幸运大于恰当。“沸波泉”可以说是这次征名活动的最大收获,这个泉名不但传承了历史,又因为它本身历经了千百年的淘洗,品质优良,生猛鲜活,生动形象。 排在第二的应该是“天香泉”。香城泉都是咸宁最靓丽的名片。桂花的香很香很正,但桂香的香型很难荟取和固定,著名的法国香水也缺了桂花这一香型。文字对桂花形态和诗意的描述很多,但对香型的描述也难,所以描述桂花的香最著名的词是一个空灵浪漫的词“天香”。人民广场有个“沁香园”,小气而小众,并且辞不达意,叫了多年也没有叫响,我一直主张把它改为“天香园”,但是声音太微弱了,幸好,现在出现了个“天香泉”,聊可告慰。 “梦蝶泉”是个很不错的泉名,但是,它无论如何是比不上“沸波泉”和“天香泉”的,我不知道为什么它获得了书记、市长为其揭牌的殊荣,可能是三江度假区要比汉商温泉山庄和温泉国际酒店要新要大要奢华的原因吧。 “奔月泉”、“二乔泉”彰显了目前正在创建的“嫦娥文化”和“乔乡文化”,有情怀,有诗意,可算中流之作。 “桃溪泉”,有迹可循,有口皆碑。 “栖凤泉”,仅仅扣住了碧桂园凤凰酒店的名称,其他方面则乏善可陈。它距潜山古八景的“龙潭柳色”最近,如果叫“龙潭泉”好象很不错。 “太乙泉”捡了个便宜,沿用了原本就有的名称。突出了它一直秉承道家养生温泉文。再配上它的广告语“天都太乙,上善温泉”,有特色。 “逍遥泉”弄巧成拙,还不如原来的“瑶池”。用“逍遥泉”去名其他的泉眼还差强人意,让它取代“瑶池”就是弄巧成拙了,今不如昔。 “御风泉”无来无由无感觉。 “浴恩泉” 大概是想往宋仁宗身上靠,说是赵祯南游时在咸宁洗过温泉澡,纯属扯淡。赵仁宗到没到过咸宁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事,现在又进一步发挥说他洗了咸宁的温泉,太离谱了。须知皇帝不是村叟野夫,不是看到冒气的热水就往里跳的主。潜山古八景中的石洪飞渡不妨拿来一用,叫“石洪泉”吧。有点来由的名字总比子虚乌有的东西好,何况取名向来讲究历史的传承性。 当然,最差劲的就是“状元泉”了。温泉谷是温泉开发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品种最全的温泉度假区,可惜没给它取个好名字。状元好象承认了它的龙头地位,但太俗太直白了。不如叫它“书台泉”,既涵盖了冯京的三元及第,又可囊括“三里一进士,五里百秀才”的潜山风华,将陈求道、朱廷立、孟养浩、雷以诚等读书人一“台”串起。如果要志存高远,想让温泉谷走向世界,不妨来点国际视野的浪漫情怀,叫它“左岸泉”,拙作《左岸的温泉谷》对此有较充分的诠释。(作者单位:咸宁经济开发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