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王建华:《品味“香城泉都”》

来源: 时间:2012-07-13 稿件上传:Administrator

文/王建华

    省委书记李鸿忠把咸宁定位于“香城泉都”,是咸宁发展蓝图的点睛之笔。“香城泉都”,一经点化,顿生神韵;细细品味,若有所得。

    咸宁生态资源优越,桂、泉、竹、麻、茶、洞及青山秀水享誉遐迩,尤以桂花、温泉最为著名。以桂花、温泉囊括咸宁生态优势,以“香文化”、“温泉文化”凝聚咸宁厚重人文,“香城泉都”城市品牌响亮而富有魅力。

    桂香,古人称“天香”,有“世上无花敢斗香”之美誉,实属稀罕之香;温泉,又称“灵泉”、“神水”,有滋养呵护之殊效,也是地利之宝。世间两大难得奇观并现咸宁一座城市,咸宁无愧物华天宝,得天独厚。咸宁人生在其中,得天地双重恩赐,其文化底蕴中应包涵自豪、自信、自强之秉性。桂花、温泉,虽天设地造,自然之物,然而与人文相系,似有灵性。桂花和温泉在给人们带来诸多生理愉悦的同时,其实也昭示给我们领悟其文化意义的空间。

    桂花,“自是庄严等金粟”,“ 一秋三度送天香”。古往今来,桂花已被赋予人文色彩,形成了独特的桂花文化。咸宁人喜爱桂花,桂花已经融入到日常生活,咸宁处处显现出 “桂花情结”。咸宁人尊桂花为花仙,在咸宁流传着许多与桂花相关的神话传说。年轻时曾感桂花盛于秋季,写过“不赴春风聘”的诗句,以喻桂花之情致飘逸,不流于世俗。而今看来,桂花留芳人间,芳香沁人心脾、陶情适性,实有友善与奉献之品格。2009年策划鄂南民俗风情歌舞诗《梦寻咸宁》时,在《打桂花•丰收乐》一幕中曾着意营造“香”境:桂花盛开,演员们在桂花丛中舞蹈,收获桂花,剧场中桂香四溢……。此创意剧场效果甚佳,每演出至此,尝自慰为得意之笔。当时只是想尝试舞台艺术创新,在剧场视听时空中增添“嗅觉”体验,强化艺术感染力,没想到竟是“香城”的艺术浓缩和再现!时至今日,“中国香城”以大气磅礴之创意横空出世,桂花携百花装点咸宁,桂香领群芳弥漫咸宁,飘溢四方,咸宁“香文化”充满诗意,“香城”咸宁宛若仙境。

    温泉,同样被融入了人文气质,给我们以丰富的想象和启迪。面对大地的恩赐,人们在浴温泉前,先洁身、排除杂念并放松心情。当置身温润舒爽的温泉,既养生保健,减压解乏,回归人性,又仿佛成为了一场净化身心的洗礼。对温泉文化的理解,我以为还有更深层的涵义。记得2009年创作《梦寻咸宁》主题歌《温泉河》时,我与剧作家王自力、诗人刘志毅多次探讨“温泉”的文化内涵。作为执行策划,我希望歌词能体现这样一种意境:把温泉深藏于地下的千万年作为一个修炼的过程,把温泉人格化,当修炼成熟的温泉涌出地面时,不管世态炎凉、人间冷暖,她总是以温馨、温暖、热情、抚慰和亲和的姿态出现。至今我尚以为,这应该是“温泉文化”的精髓,是咸宁城市和咸宁人所应当具备的品质和境界。

    我谓“香城”,享桂花天香之熏陶,陶冶情致;我谓“泉都”,得温泉滋养之呵护,澡雪精神。“香城泉都”,一座彰显文化个性的魅力城市;“香城泉都”, 蕴含咸宁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品牌;“香城泉都”及其生发的“香文化”、“温泉文化”,将为鄂南强市、“中三角”重要枢纽城市和绿色崛起构建独树一帜的、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人文支撑。(作者系咸宁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

咸宁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咸宁分院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715-8126390 邮箱地址:hbxnsk@126.com
技术支持: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 鄂ICP备16019635号

咸宁社科联官方微信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