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做好社科工作要念好“五字诀”

来源:咸宁社科联 时间:2017-06-14 稿件上传:Administrator

郑福汉  

 

  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全市社科工作者要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突出工作重点,把握关键环节,着力在“正”、“预”、“合”、“化”、“联”五个字上做文章,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服务咸宁绿色崛起作出应有贡献。

  一、在“正”字做文章,切实担负神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让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要担当这四“者”的使命职责,关键要做到四个“正”。

  一是旗帜要举正,做先进思想的倡导者。举什么旗,对于社科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作为当今中国的社科工作者,一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中准确把握人类先进思想的前进方向,掌好思想发展罗盘,发挥先进思想文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跃迁中的先导作用。要抢占理论武装高地,夯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思想根基,在提升文化自信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是路子要走正,做学术研究的开拓者。必须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着力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对社会主义的积极作用,才能保证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尤其是对于既不能用试纸也不能用显微镜作为研究方法的哲学社会科学来说,运用什么样的立场、观点、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毫无疑问,在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中,不同的学科有自己的一些特殊的方法,包括一些实证方法。可是作为最一般的哲学方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如果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会因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错误而陷于谬误。

  三是身子要摆正,做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学风文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社科工作者要想有所成就,有所建树,在社会上得到重视,受到尊重,就要立志做辅助决策、资政启民的大学问和真学问,自觉抵制学术浮夸、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现象,以踏实的学术作为引领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修以爱国为核心的为民之德、以敬业为核心的为事之德、以诚信为核心的为人之德、以友善为核心的立身之德,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形成崇德向善的社会风气。

  四是阵地要守正,做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今天形态的斗争可以说是无时不有,无所不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面对严峻的斗争形势,必须牢牢坚持党性原则,大力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做到爱党、护党、为党,切实传播好党和政府的声音,展示好当代社会的主流,反映好人民群众的心声;必须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敢于并善于向严重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的各种错误思潮“亮剑”。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省十一次党代会、十九大即将召开,全市社科工作者要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的第一线,要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指导地位放在首位。社科联党组要带头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在政治引领、思想引导、凝聚共识上发挥作用,做讲话精神学习的先行者、贯彻落实的践行者、理论创新的带头者;广大社科工作者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抵制错误思潮,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理论基础、思想灵魂,在重大问题上有红线和底线思维,不含糊、敢作为、先发声,充分发挥社科界专家学者引领社会、凝聚人心的作用。广大社科工作者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地反对三种主要的错误思潮的泛滥与冲击。一是“普世价值论”的冲击。这一论点的主张者抹杀不同社会制度下价值观的界限,混淆价值的一般性和具体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将反映资产阶级价值观念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属性的具体价值说成是代表“历史前进方向”和“人类文明主流”的“普世价值”,要求我国“从指导思想上确立普世价值的观念”,不能用“中国特色”拒绝“普世文明”,有的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混同于西方“普世价值观”。可见,“普世价值”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学术问题,而是一个危及我国文化安全的政治问题。这股思潮影响广泛,社会上对其认同者不少,既需要在学术上进行澄清,也需要从政治上加以揭露。二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冲击。历史虚无主义否定唯物史观,坚持唯心史观,否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历史认识体系。其突出表现:一是“告别革命”论,贬损和否定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史、斗争史,丑化和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史;二是做“翻案文章”,美化中国近代以来反动统治阶级和反动历史人物,颠覆我们党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问题的科学结论;三是以“还原历史真实、揭示秘闻真相”为由,在历史支流中寻找所谓“阴暗面”和“空白点”。近年来,一些人将“虚无”的矛头对准了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对于这些错误思潮与言论,必须予以坚决有力的回击,揭露其险恶用心,切实履行好社科工作者的政治责任。三是儒化思潮的冲击。儒化思潮又叫文化复古主义思潮,这股思潮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百年历史被证明是失败的,西方思想理论和政治制度在中国也是行不通的,唯一出路就是“尊孔崇儒”,重新确立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一些极端观点还主张“去马归儒”、回归“孔孟道统”,甚至提出确立儒教为国教,要“儒化共产党、儒化中国、儒化社会”。中国共产党对中华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态度和原则是明确的,始终强调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采取全盘接受或者全盘否定的绝对主义态度。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出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这是社科工作者应有的科学态度。总之,广大社科工作者要站稳立场、擦亮眼睛、提高警惕,与一切错误思潮作斗争。市社科联要和各个学会、基地一起共同守好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对于违反意识形态责任制相关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予以查处。

  二、在“预”字上做文章,提升服务决策水平。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美国记者普利策有一句名言:“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这句话对社科工作者如何开展对策研究同样十分适用。对策研究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多种因素,结合目前全市对策研究的现状,应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增强前瞻性。对策研究不能一叶障目,而要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不仅要开展“一招一式”的应急性对策研究,很多问题的研究要向前看两步、看三步,尽力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增强对策研究的前瞻性与指导性。二是强化针对性。政策研究要对症下药而不能隔靴搔痒。针对目前社科研究贴近现实、贴近重点、贴近难点、贴近热点不紧、不实、不够的现状,要通过“市级重点课题”的带动,强化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加大理论和应用研究,引导社科理论工作者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围绕我市重大战略、重要部署、重点课题开展研究,比如“一区两带三大四重五城”、绿色崛起、中部绿心、国际生态城市、武咸同城化等课题的研究,强化研究的突破性、创新性、原创性,切实提高研究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自觉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思路、决策参考和政策咨询,努力形成一种社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政府决策职能部门、科研单位与专家学者相结合的良性发展机制。三是注重储备性。对策研究有时像防汛物料准备一样,宁可备而无用,不能用而无备。储备性政策是指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超前研究和拟定的可供选择的政策。总之,社科理论工作者要主动承担使命,贴近时代,深入实践,找准耙子,出好点子,为生动而丰富的改革发展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资政服务。

  三、在“合”字上做文章,完善社科工作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既能把握正确方向又能激发科研活力的体制机制,统筹管理好重要人才、重要阵地、重大研究规划、重大研究项目、重大资金分配、重大评价评奖活动。”推进全市社科事业的健康发展,社科联要在“合”字上做好创新改革的文章。一方面要整合内部力量,要改进和创新完善工作及评价机制,统筹市内的资金、人才、项目等要素,使其发挥最大效应,打造理论研究、学术交流新平台,同时整合社科宣传舆论、学术交流、项目研究、社科评奖、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六大平台,在整合与融合中提升战斗力。另一方面整合外部资源,要以更广的视野更新的工作思路谋划工作,加强与省社科联、省社科院、武汉市社科联等上级及兄弟单位的联系与沟通,借力借智借资,借助省内外的社科力量,把一些重点课题做实、做深、做大、做强。

  四、在“化”字上做文章,创新社科普及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和研究只有推广普及、转化应用,才会发挥咨政启民、影响公众、解疑释惑、服务社会的作用。社科联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和宣传阐释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在加强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人们的共同思想基础上发挥作用。一是要让深奥理论通俗化。打造基层社科宣讲平台,用百姓语言将拗口理论生活化口语化,带有群众喜欢的 “ 乡土味 ” 。进一步挖掘咸宁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组建接地气的社科宣讲团队,用接地气的方式,讲好 “ 咸宁故事 ”,传递正能量。二是要让传播模式立体化。如今,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科普及既要一如既往坚守好传统阵地,同时也要积极开拓和利用新平台新媒体。在咸宁新闻网设立社科专栏,与社科专家合作打造精品社科栏目,发挥好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作用,多维合力,提升效果。三是要让枯燥说教形象化。结合当今“ 微视频” 盛行的趋势,探索尝试将社科理论以小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受众面前,拉近理论与群众间距离。四是要让单向灌输互动化。普及工作要充分考虑受众需求,发挥好现代媒体的交互功能,变灌输式为引导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才能有效增强普及工作的活力。主动设置新媒体议题,组织讨论,集思广益,并辅以一定的激励手段,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提升普及工作效益。五是要让粗放普及精细化。解决公众的思想认识问题,是哲学社科普及工作的根本任务之一。要加强对当下社会思潮的分析研究,找出当前存在的模糊或错误的倾向性思想问题,有的放矢安排内容,对症下药,不断增强普及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在“联”字上做文章,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社科联和文联、残联一样,都是以“联”为主业的单位。不断加强改善与社科理论工作者的联系,把广大社科工作者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向党的理论看齐,在政治认同、思想引领、不断扩大“同心圆”上发挥作用,是社科联的重要职能和首要任务。社科联要以小机构发挥大系统的“联合”功能,充分发挥联合广泛、集聚资源的优势,团结联系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社科类社会组织、民办研究机构、智库等社科力量,着力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努力造就一支对党忠诚、事业心强、业务精湛、甘于奉献的社科理论工作者队伍。社科联要牢记使命担当,引导、带动社科工作者立志做大学问、真学问,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同时,通过学术年会、社科评奖、项目研究等平台,加强思想引领,凝聚共识,做到一致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传导与引导相结合;要用社科工作者熟悉的平台和方式开展工作,不断扩大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使社科联工作更接地气,在联系与服务广大社科工作者过程中,增强自身影响力和凝聚力,努力把社科联建设成为密切党委政府和社科工作者的联络部,繁荣社科事业的参谋部,开展社科工作的指导部,帮助解决社科工作中困难问题的后勤部,真正成为广大社科工作者之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在经历了时代风云的变幻之后,又一个哲学和社会科学的春天正在向我们阔步走来。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市委市政府的殷切期望,务实重行,开拓创新,为咸宁社科事业的发展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咸宁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咸宁分院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715-8126390 邮箱地址:hbxnsk@126.com
技术支持: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 鄂ICP备16019635号

咸宁社科联官方微信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