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湖北省社科院咸宁分院
1988年3月,咸宁地区社会科学联合会成立,与地委讲师团(1985年5月成立,局级事业单位)合署办公。2002年2月,根据《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咸宁市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鄂文[2001]70号文件)和《中共咸宁市委、咸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咸宁市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咸发[2001]17号文件)精神,设置咸宁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市委讲师团撤销。2010年
12月,根据省社科院《关于成立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咸宁分院的通知》(鄂社院函[2005]10号文件),咸宁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正式批复成立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咸宁分院,与咸宁市社科联合署办公。
市社科联(院)机关内设三个部室:办公室、学会工作部和科研科普部。现有干部职工9人,办有《学习生活》杂志、《研究报告》内刊和“咸宁社科平台”网站。现任党组书记、主席、院长王建华、副主席、副院长刘志华、副主席、副院长李忠军。
市社科联(院)在咸宁市委市政府和省社科联、省社科院的领导下,致力打造社科平台,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社科界“思想库”、“智囊团”作用,调动全市社科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取得了显著成果。建立“咸宁思想库”、“咸宁市社科成果数据信息库”、“咸宁市哲学社会科学专家信息库”,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各职能部门重点工作组织市级课题的征集、立项,开展应用性对策研究;受市政府委托,组织开展全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政府奖评奖活动;发挥社科界智力密集优势,组织开展“咸宁市社科普及乡镇行(送良策、送知识、送健康、送欢乐)活动”。
几年来,“咸宁思想库”课题研究成果已然成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咨询决策的重要参考。2011年立项市级课题14项,2012年立项市级课题40项,2013年立项市级重点课题94项,2014年立项市级重点课题78项,2015年课题申报数达到了180多项,立项课题94项。
几年来,市社科联(院)组织邀请市内外社科专家开展“咸宁城镇化建设”、“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中的咸宁发展战略”、“‘中国香城’战略规划”、“咸宁绿色崛起战略”等系列战略性课题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加强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连续四年把咸宁旅游发展作为立项重点,提出了许多可操作性的思路对策;加强行业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立项积极向市直各职能部门和县市区倾
斜,联合发改、文化、经济、交通、教育部门开展专题研究,为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和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在推进应用对策研究的同时,在打造咸宁特色新型智库上进行了富有创意的探索,初步形成了智库体系。社科普及工作受到全国表彰,获得“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称号,王建华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者”。
几年来,“咸宁思想库”完成的300多项市级课题,全部是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各职能部门重点工作,涉及面广、针对性强、重点突出。省领导李春明、黄楚平、赵斌、甘荣坤任振鹤,市领导李建明、丁小强、陈树林、吴晖、王济民、曾国平、镇方松、闫英姿先后就课题研究作出了重要批示。
“咸宁思想库”课题研究及成果转化的效应,受到了省内外领导与同行的高度关注: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培林、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充分肯定“咸宁思想库”创新的做法和成果。
2013、2014年连续两年获得省社科院分院(所)研究成果一等奖。
2014年,荣获省社科联“基层社科研究优秀课题组织奖”。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社科联副主席曹平率十余个市社科联主要负责人,专程到咸宁了解“咸宁思想库”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近年来,广东东莞、吉林四平、贵州毕节以及本省孝感、荆州等地,或来人或来电,考察“咸宁思想库”智库建设的具体做法。2015年7月,市委书记李建明在调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时,对社会科学工作,尤其是智库的建设,给予了“很有咸宁特色”的高度评价。咸宁社科工作以“咸宁思想库”建设创新为突破口,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