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湖北省向阳湖文化研究会

来源:咸宁社科联 时间:2016-03-10 稿件上传:Administrator

  成立于2009年6月,其前身是咸宁市向阳湖文化研究会,在会长李城外的带领下,以挖掘、研究、宣传向阳湖文化为己任,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决策咨询和学术交流活动,为促进咸宁市地方文化的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目前,学会依托咸宁市委党校,影响波及海内外,成为全国“五七”干校研究的领头雁、联络站、示范点、人才库和资料馆。2015年,被湖北省社科联评为全省优秀社团并受到表彰。

  1969年春至1974年12月,文化部创办“五七”干校,6000余名文化部高级领导干部,著名的作家、翻译家、出版家、艺术家、文博专家、学者及家属下放鄂南的向阳湖。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浩浩荡荡的文化大军汇集于咸宁的一隅,人数之多,密度之高,总览古今中外的文化史都是罕见。1994年春,咸宁开始研究向阳湖文化,2000年6月成立咸宁市向阳湖研究会,9年后,又成立“中国五七干校研究中心”,聘请京城文化名人周巍峙和日本著名学者秋野修二等担任顾问,汇集全国20多个省市的100多名研究干校现象的会员;同时,湖北省向阳湖文化研究会在温泉正式挂牌,拥有理事会成员48人,研究会员100余人,遍及全国20余省市,这是全国第一个研究“五七”干校的省级学会,标志着以向阳湖文化为代表的干校文化研究再上一个新的台阶。2013年,“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几年来,研究会不遗余力地在全国范围宣传向阳湖文化,主办向阳湖文化沙龙,成立城外中国五七干校资料收藏馆,发行《向阳湖文化报》,建立网站,组织骨干加强理论研究,不仅推出专著、发表论文,还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级社科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李城外编著的《向阳情结》和《向阳湖文化人采风》(被列为北京大学现当代文学研究生书目)。这是我国第一部综合反映“五七”干校生活的回忆录和散文集。2010年,李城外又编著出版7卷本《向阳湖文化丛书》,计有

  《话说向阳湖——京城文化名人访谈录》(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有日译本)《向阳湖纪事——咸宁“五七”干校回忆录》(上、下)向阳湖诗草》《向阳湖文化研究》《城外的向阳湖》(上、下),达300余万字,由武汉出版社出版(获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出版一等奖、咸宁市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丛书出版座谈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同时,《人民画报》辟出30个页码,隆重推出“重返向阳湖”专题。李城外还应邀在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国家行政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及各地学术会议上举办向阳湖文化专题讲座。近年来,研究会还与市委党校联合出版《如何开发和打造向阳湖文化品牌》等专著,既丰富了咸宁市哲学社会科学,又为打响向阳湖文化品牌展示了新的成果。

  研究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国家、省、市级多家媒体开辟向阳湖文化专栏,在《新华文摘》《新文学史料》《江汉论坛》《理论月刊》等报刊上发表了《“向阳湖文化”内涵及其当代意义》《党校与“五七”干校的关系研究》《向阳湖文化的挖掘及产业开发研究》《向阳湖的诱惑》等30多篇理论文章。此外,研究会还依托咸宁市向阳湖文化研究基地,积极组织申报、圆满完成国家、省、市等各级社科课题。先后完成社科课题20多项,已结项课题如下:2013年国家行政学院合作课题《向阳湖名人文化的挖掘及产业开发研究》;2014年全省党校系统调研课题《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以向阳湖镇为例》;2013年湖北省第六届荆楚文化前沿论坛课题《向阳湖文化的挖掘及产业开发研究》;2013年咸宁市社科课题《创建向阳湖历史文化名镇研究》《构建向阳湖生态文化旅游圈研究》;2014年咸宁市政协调研课题《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挖掘——以向阳湖文化为例》;2014年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课题《弘扬荆楚文化,建设文明湖北》。

  

  

  

咸宁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咸宁分院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715-8126390 邮箱地址:hbxnsk@126.com
技术支持: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 鄂ICP备16019635号

咸宁社科联官方微信

X